2011年4月15日 星期五

弗拉迪米爾•格里艾諾夫:莫迪里亞尼算是義大利畫家嗎?

The Sculptor Jacques Lipchitz and His Wife Berthe (Lipchitz. 1916. Oil on canvas. 80.2 x 52.5 cm.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, Chicago, IL, USA)

莫迪里亞尼算是義大利畫家嗎?

弗拉迪米爾格里艾諾夫(Vladimir Goriainov)

莫斯科普希金博物館現代暨當代藝術部主任

對許多藝術愛好者來說,尤其是那些不住在義大利或法國的人,莫迪里亞尼的人一如其作品,似乎顯得特別神秘。他的一生可謂既艱困又悲慘,很多人甚至質疑他的藝術,因爲乍看之下是如此創新而難以理解。但莫迪里亞尼卻能堅持到底,憑著他天才的直覺始終深信,藝術應講究探索與顛覆,開拓新的道路,為現代藝術史的發展樹立原創性,今天他這個功勞總算得到了眾人的肯定。對許多人來説,甚至對他的密友亦然,這位義大利青年的人生或作品都顯得太自相矛盾了。他甫到巴黎,立刻就結識了不少前衛派的新追隨者,可是他的藝術信念,卻又讓他無法真正投身立體派、抽象派或未來派的運動。

莫迪里亞尼是個不按牌理出牌的人物,但卻始終與傳統難捨難分。即使離不開義大利古典藝術的影響,他的繪畫,特別是他的素描卻非常現代化,因此對前衛派藝術家而言,他的作品似乎太過守舊與形式化,但對受傳統訓練的藝術家而言,他反而太過創新。在那些與他相識及欣賞他的朋友的記憶中,莫迪里亞尼不同於許多同年齡的藝術家,當時不管對當代或古代大師的畫作,普遍存在著人云亦云的看法,但他從不任自己受這樣的評判所左右,他全靠自己的美學判斷來選擇該如何獲得啓發、該研究什麽。有些東西他興致盎然,有些則興趣缺缺。因此在朋友的記憶中,莫迪里亞尼從年輕時就明確知道他的藝術之路該怎麽走,就能領悟其他人所體會不到的真實,只要是與此真實不相符的,就不會是他心嚮往之的東西,因此也不會屬於他有興趣的圈子。可是他對那些藝術理念不同於自己的畫家,幾乎不會刻意批判,他不在乎別人怎麼創作,對其他藝術家的創作追求也總是保持尊敬。個性上的這一面,使他全心全意投入自己的目標與藝術使命中。這種態度時常足以讓人驚駭,但與此同時,又讓熟識他的朋友們佩服不已。

對於莫迪里亞尼的作品,輿論的態度也一樣眾説紛紜,特別是那些寄居巴黎的外籍人士,以及當地畫廊的老闆。一方面,其中許多人察覺他作品強大的吸引力,可是同時,他的作品又大大偏離當時已普遍被接受的繪畫標準,讓人很難預估他的素描、畫作的命運和未來的商業價值。莫迪里亞尼的作品不能歸屬於印象派或後印象派,此兩派作品在當時都相當值錢,就如前衛派當時也大行其道。此外,另一層純粹心理的因素,也讓莫迪里亞尼與外國收藏家和藝術愛好者間的關係更形複雜。莫迪里亞尼的創作量多,速度也極快,認識他的人都記得,只要手邊找得到些碎紙殘片,他就會不停地在上面畫一幅又一幅的草圖。正是因爲他作畫速度太快,作品在可能的收藏家眼中反而變得不值錢,因爲他們不了解,莫迪里亞尼的藝術奠基於他深刻的文化素養和研究,所以他的畫常被誤以爲沒什麽價值。

也許正因爲這些原因,二十世紀初的許多私人收藏,甚至是博物館的展覽裏,莫迪里亞尼的作品若不是數量過少,就是沒有依照歷史批判的標準來選取。不消說,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,在俄羅斯幾位名收藏家的收藏中—如修金(Serghéj Sciukin)與莫若索夫(Iván Morosov)—根本就沒有莫迪里亞尼的作品。

在義大利和法國境外,圍繞著莫迪里亞尼這號人物的謎,還涉及另一個看似次要,但卻是個重要的大問題:他真算得上是義大利畫家嗎?當然他生於義大利,而且毫無疑問的,他在利佛諾(Livorno)、佛羅倫斯、威尼斯等地跟許多義大利藝術家學過畫。他在義大利時,也曾專注研習錫耶納(Siena)畫派善用色彩的大師作品。不過,從1906年在巴黎時起,他才開始全心投入創作,因爲他身處的那個環境裏盡是前衛的藝術天才,如畢卡索、藤田嗣治(Tsuguharu Foujita)、德朗(André Derain)、奇斯林(Moïse Kisling)。莫迪里亞尼是在巴黎時期完善了其繪畫體系,使他被視爲現代藝壇最傑出的大師之一。對許多藝評家而言,這一點就足以把他等同於法國文化,就像很多學者,都固定地將這位義大利青年歸爲「巴黎畫派」(École de Paris)的成員。不過這樣的歸類未免太過籠統了。

事實上,在將某藝術家定位於某國籍時,我們要考慮的,不僅是他的作品中所吸收、表現出來的文化遺產,還要考慮此作品對後代藝術家所造成的影響。的確,要在二十世紀的義大利藝壇找出與莫迪里亞尼的關聯,並不太容易,但在當時,法國的藝術創作也是如此。基本上,莫迪里亞尼在藝術圈内是既獨一無二又獨樹一幟的人物,他的天分不應該受到國籍或風格的局限。直到最近,藝評家才越來越真正地深入理解莫迪里亞尼作品中的藝術語彙,好在這個現象目前放眼全球皆然。

展出過他作品的幾檔展覽,包括最近剛在莫斯科和塞爾維亞舉辦過的,或目前正在馬德里提森波涅米撒美術館(Museo Thyssen-Bornemisza)和馬德里之家基金會(Fundacion Caja Madrid)舉行的展覽,把無數崇拜他的藝迷匯聚在一起,參觀人數遠遠超過預期。展覽的成功,不代表莫迪里亞尼的藝術承繼與狹義的當代藝術之間的對立結果,而是重新肯定了他繪畫創意的價值,也正因爲他創意的重要性,讓他未在上一個世紀中消失。本質上,他的作品回答了一個基本問題:我們的時代,有可能存在得以呈現歷史遺產的造型藝術嗎?莫迪里亞尼給了這個問題肯定的答覆,因爲他的繪畫和素描中,最核心重要的不是呈現某個主題形象,而是把形體-立體或平面-重新詮釋為某種理想,這麽一來,細節如何、是否與真實自然形似、外在周遭環境的特色等,都變成次要的問題。因此他才得以把模特兒用最接近完美的形象表達出來,不管是非洲雕塑、西蒙內.馬丁尼(Simone Martini,西耶納畫派成員)的畫、還有畢卡索肖像畫中線條的節奏感,皆可讓他從中汲取靈感,他認爲這些經驗對自己的藝術來説好比從天而降的贈禮,都是豐富他藝術創作的刺激來源。

再回到那些外國藝術鑑賞家不得不問的問題:莫迪里亞尼算是義大利畫家嗎?我們當然可以回答:像他這麽理解繪畫形象魔力的人,是個不折不扣的義大利畫家! (Dorina Alimonti譯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